close

管理典故:用師者王


曾子說:「用師者王,用友者霸,用徒者亡。」


「用師者王」就是居上位的領導者非常謙虛,尊奉賢能之人為老師或軍師,從而「王天下」成大功。例如周文王用我的老祖先姜太公、尊號「太公望」,並讓他掌管軍事。其後文王逝世,武王繼位,又重用姜太公禮遇為國師並尊為「尚父」。此外商湯用伊尹,齊桓公用管仲尊之為「仲父」,這些都是用師而成就王道的先例。   


「用友者霸」就是居上位的領導者對下屬像朋友兄弟一樣。例如漢高祖劉邦用蕭何、韓信、張良,前秦苻堅用王猛,蜀漢劉備用諸葛亮等等,都是用友而成就霸業的先例。   


「用徒者亡」則是指居上位的領導者喜愛用言聽計從、唯唯諾諾、巧言令色的人,即使一時得意,最終必然會失敗的。   


這是曾子體察歷史經驗,而後據以說明歷史興衰成敗的用人大原則,這雖是古代帝王招攬人才的辦法,但也可作為現代企業參考運用。  


居上位的領導者「用徒」讓自己感到快樂,「用友」讓自己受到約束,「用師」更會讓自己受到壓抑。所以,綜觀今天喜歡「用徒」的領導者遠遠多於「用師」者。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,最容易使人上當受騙的是言聽計從、順人喜好、巧言令色的人,這樣的人身邊越多,其事業失敗的機率也越大;對於優秀領導者而言,你身邊那種雖然忠言逆耳犯顏直諫、卻有真才實學的人越多,事業成功的機率就越大。古代如唐太宗李世民尊重魏徵等諫官,所以能成就其貞觀盛世;現代如王品集團有所謂的「中常會」,而不搞「一言堂」,所以能成就其餐飲王國的霸業。


一個人若能不恥下問不斷的虛心學習,就是這個人最大的優點!但許多人並不總是能夠虛心學習的,尤其是當一個人爬到了比較高的位置,就像爬山一樣,他第一個爬到山頂了,看看上面沒有更高的了,看看下面烏壓壓的都是人。他這時候就會有種「天上地下、唯我獨尊」的感覺,覺得已經是到達「登泰山而小天下」的地位了,已經不用再學或者是聽取建言了。相反的,他覺得應該是別人都要跟他學聽他的意見了。就如《易經》所提示盛極而衰的道理一樣,於是他的事業就開始走下坡路了。俗話說得好:「人們常常不滿足於自己的財富,卻常常滿足於自己的智慧」。如果領導者事業達到巔峰之後還知道不斷學習,每天進步一點點,心中有著一種像儒家經典《大學》所說的「茍日新、日日新、又日新」的強大力量,那才是「王」的境界。王者雖然看起來是至高無上的,但他上面還是有人,他上面有「老師」,有供他尊重和學習的人,他才不會自滿自大而終至於敗亡。


一個企業的領導者若是整天叫苦,說自己身邊沒有人才,最大的可能,就是他並不尊重人才,沒有不恥下問拿屬下當老師的那種胸懷和氣度,更沒有「用師」的大智慧。甚至很是驕傲自大、剛愎用自,目前網路時代消息傳播很快,人力市場上一經探聽風評,真正的人才就不往他那企業去了。   


有句格言說得好:「博學多聞的智者,總是溫良謙遜;碩果纍纍的樹枝;永遠俯首躬身。」一般來說,領導者大權在握,在組織內處於比較顯眼的位置。他受眾人關注的就必然多,所要應付的事情也必然多。這樣,就會使他把許多的時間精力分散在諸多人事的周旋、應付上。一個人如果沒有安靜思考與學習的時間,而久之,時間、精力、健康、知識、智慧、思考力……,都會受到虧損而缺乏增長、跟不上時代進步!對此,聰明的領導人,會避開眾人的焦點,避開不必要的繁雜事物,將顯眼的位置留給下屬,將真正賢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前面。領導人處在這樣的情況下,才有助於自身的修身養心、學習思索;有助於他不斷思考、不斷調整,拓展自己心靈的空間,強大自己知識的力量;有利於加強下屬對領導者的向心力。這樣,他就會獲得足夠的時間、智慧和精力去面對,運籌帷幄、決勝千里。


 


參考資料:


做人用心,做事順心(作者:金偉力 )


中國總裁培訓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antsui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